内外莫分,阴阳莫辩,诚可慨也。若不辩明这点机关,但称阴虚,但知滋水,势必阴愈盛而阳愈微,湿愈增而寒愈闭,腰痛终无时已。
轻者可用导赤散加黄连,重者可用大小承气汤,三黄石膏汤。 然有因风火抑郁而致者,[1]生原本作"主",据文义改。
或由中宫火衰,转输失职,水湿生痰。又可见脾不为胃行津液,故水道不利。
外邪入内,先季外之第一层。[眉批]此数语包一切,扫一切,元箸超超,颠扑不破,神曲、麦芽、槟榔、山楂可以扫除,而干姜、附子又能治食矣,可发一噱。
按小儿初生,只要安静,审无胎中受寒,无胎中受热,切不可用药以戕之,以伐生生之气。阴盛则阳衰,其人定然无神,少气懒言,不渴不食,即渴喜滚为据。
切勿多蓄媵妾,以取败德丧身灭亡之祸。近来市习,一见呃逆,阴阳不分,一味以橘皮、半夏、竹茹、丁香、柿蒂等药治之,亦有见效,终不若辩明阴阳治之为当也。